“理想与现实有多远?”“我们又为何要读书?”这是很多青少年一直在找寻的答案,也是我在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心理专家主任医师谢剑平受邀走进邵阳市第五中学,以《远方的诗和当下的“苟且”》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关于“理想与现实”探讨人生课堂。
课程由“为什么读书?”引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想与目标,通过深入剖析李白流离失所、杜甫颠沛流离、孟浩然仕途坎坷等诗人所经历的‘现实困境’,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如何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依然能够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篇;以诗人逆境坚守人生理想,受到人生挫折时仍苦苦坚持而创作的诗句为例,展现"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用诗句诠释困境中的创造性转化。提出"接纳不完美—坚定信念—持续行动"的成长模型,通过"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坦然与"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洞察,引导学生构建积极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讲座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谢剑平主任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观点与发言并及时给予积极认可。在讲座的尾声,他通过分享历史上勇者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的逆境中,仍需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方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勇者,即使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498班学生代表向谢剑平主任送上鲜花,并表示:“这堂课不仅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更培养了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面对将来的挑战也会更有信心。”班主任雷老师表示:“许多孩子最初可能觉得古人遥不可及,但当他们了解到李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有着深刻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济苍生’和‘安社稷’的理想而奋斗,即使面对现实的挑战也不放弃,孩子们便能与他产生深刻的共鸣。”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为同学们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情感慰藉与心灵支持。当青少年学会用“桃花流水窅然去”的豁达看待挫折,用“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清醒认知现实,便能在“诗与苟且”的辩证中找到成长的力量。